簡介
銷售安排
郵票資料
介紹
返回
「二十四節氣」是指中國人透過觀測太陽周期運動、季節和物候規律所日漸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社會實踐,於二○一六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》。繼二○二○年和二○二三年分別發行以「二十四節氣 — 春」和「二十四節氣 — 夏」為題的特別郵票,香港郵政續以「二十四節氣 — 秋」為題發行一套六枚郵票,以繽紛的色彩描繪出秋季六個節氣的景象,分別為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及霜降,延續「二十四節氣」郵票系列。
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透過觀測太陽周期運動、季節和物候規律,配合社會發展演變而成的時間知識體系,實踐於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。這體系的形成主要在黃河流域一帶,其豐富的內容跟中國社會及文化息息相關,更標注在通用日曆上,為中華民族廣泛使用。中國內地申報的"二十四節氣—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"提案,於二○一六年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》。
$2.20郵票 — 立秋
公曆每年八月七日或八日為立秋,意即暑去涼來,秋天開始,亦到了農作物的收成季節。郵票描繪了農夫在田裏收割稻米的景象。
$2.20郵票 — 處暑
公曆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前後為處暑,此時,氣溫下降漸見明顯,意味炎夏即將過去。處暑過後亦是漁業收穫的時節,郵票展示了漁民在船上捕魚的情景。
$2.20郵票 — 白露
公曆每年九月七日至九日為白露,此時天氣逐漸轉涼,夜間氣溫下降,水汽凝結成露,因此在清晨時分能在地面和葉子上看見許多小水珠。白露時節,農夫忙於採摘已吐絮的棉花,候鳥亦準備南飛避寒。郵票描繪了棉花上的白露以及候鳥遷徙的景象。
$2.20郵票 — 秋分
公曆每年九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為秋分。此時,太陽直射或接近直射地球赤道,白天和夜晚長度大致一樣。秋分曾是傳統的「祭月節」,現在的中秋節正是由此演變而來。郵票描繪了家人歡聚,慶祝中秋節的景象。
$2.20郵票 — 寒露
公曆每年十月八日或九日為寒露,此時氣溫較白露時節更低,地面的露水也更冷。寒露時節秋高氣爽,又接近重陽節,正宜登高。郵票上可見重陽節的習俗—登高。
$2.20郵票 — 霜降
公曆每年十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為霜降,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。天氣漸變寒冷,露水凝結成霜。霜降前後是柿子成熟、菊花盛開的時節,郵票上正描繪了這兩種時令植物。
參考連結:
香港天文台網頁 ― 二十四節氣
https://www.hko.gov.hk/tc/gts/time/24solarterms.htm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― 二十四節氣
https://ich.unesco.org/en/RL/the-twenty-four-solar-terms-knowledge-in-china-of-time-and-practices-developed-through-observation-of-the-suns-annual-motion-00647全國農業展覽館的中國農業博物館(二十四節氣)
http://www.ciae.com.cn/list/zh/solar.html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― 二十四節氣專題
http://www.ihchina.cn/solar_terms.html
由二○二五年七月二十四日起,全線郵政局將發售正式首日封,每個售價二元五角。此外,各集郵局於二○二五年七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期間接受自備封蓋銷服務的預約申請。
郵品包括郵票、版票、小全張、套摺及已蓋銷首日封(已蓋銷首日封只限於各集郵局發售)。
返回
銷售安排
返回
即時人手蓋印安排
各郵政局將於二○二五年八月七日為所有正式首日封/紀念封,以及註明首日字樣和本地地址的自製封,提供郵政局郵戳和特別郵戳的即時人手蓋印服務。當日,各集郵局另備有「集郵組」圖案郵戳和集郵局圖案郵戳以供蓋印,郵政總局1號印則只供在郵政總局使用。
各郵品將由二○二五年八月七日起於各郵政局發售三個月,售完即止。
各郵品均於二○二五年八月七日上午八時起於香港郵政網上購物坊「郵購網」(網址: shopthrupost.hongkongpost.hk) 發售六個月,售完即止。
返回
郵票印刷詳情
返回
設計: | 黎淑雯 |
承印者: | 法國 Cartor Security Printing |
印刷方法: | 平版 |
郵票面積: | 18 毫米 × 36 毫米 |
郵票排列: | 二十四枚郵票一版 (以「對倒」形式排列) |
小全張面積: | 140 毫米 × 115 毫米 |
齒孔: | 13.5 × 13.25 (垂直邊及弧邊各有一個橢圓形的齒孔) |
紙張: | 混有防偽纖維 |
發行日期: | 二○二五年八月七日 |
返回